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重点节目片单发布******
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(记者 高凯)“传中国声音览华语精品”—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重点节目片单发布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。
中宣部副部长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活动,并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、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,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程学源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等共同启动2023年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重点节目片单。
片单发布活动分“中国脉搏”“大道致远”“文明回响”“共同家园”四大板块,向海内外观众重点推介19档华语精品节目。
“中国脉搏”板块包括4档品质力作:大型系列报道《新征程上看中国》以生动的事例集中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;大型融媒体直播报道《最美侨乡》,从细节入手讲述海外侨胞眼中的故乡情,展现侨乡发展新面貌;纪录片《国家公园》聚焦中国国家公园的独特生态景观和珍稀野生动植物,呈现万物共生之境;系列节目《天下黄河》以悠久的黄河文化传承为基底,展现沿线各省区保护和发展黄河文化的新变化、新成就。
“大道致远”板块的4档精品节目包括纪录片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名片:丝绸、茶叶、瓷器》、大型融媒体报道《行走自贸港》、融媒体栏目《健康中国》、大型季播文化节目《遇鉴文明》。
“文明回响”板块,6档精品节目依次亮相。大型纪录片《长城之歌》寻找背后隐藏的中华文化奥秘;纪录片《扎什伦布》穿越悠悠岁月,揭开藏传佛教圣地的神秘面纱;人物纪录片《范扬的笔墨故事》通过画作走进大师的艺术人生;《中国地名大会》发掘地名背后深远的文化智慧;《中国考古大会》继续探源中华文明,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;大型季播节目《中国中医药大会》以“医人、医典、医案、医方”为切入点,通过演播室科技+艺术创新形式,解读中医药文化延绵至今仍焕发生机的奥秘。
“共同家园”板块中,5部围绕自然与人文的精品力作包括4K超高清电影《大熊猫秦岭奇遇记》、系列节目《探秘国家公园》、大型专题报道栏目《走遍中国》、融媒体节目《方言这么美》和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》,从自然、生态、历史、人文等多种角度,以真实可感的讲述方式,让海内外受众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。(完)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双脚丈量求学路 黄土地培养出“最接地气”院士******
编者按:他们,是胸怀祖国、求真务实的科学家,奋斗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;他们,是人们眼中的学术“大神”,用超智慧的头脑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。他们,从学生时代走来,一步步成为了两院院士,引领着国家的科研发展。他们的青葱年代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是否曾经也是“中二”少年?《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》带你走进10位院士的璀璨人生。
本期嘉宾:张启发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、2018未来科学大奖-生命科学奖获奖者
开学第一课:与土地的“亲密接触”
张启发:开学的第一天,辅导员老师跟我们说:“同学们,今天刮了一天大风,要下雨了,学校里有几百亩黄豆要收回来,不然就烂在地里了。”我第一次在大学见到老师,老师说的前几句话就是叫我们去收黄豆,第二天还是收黄豆,连续收两天黄豆,这就是我的开学第一课。可能现在你们会觉得不可思议,但是当时因为我当了六年的农民,就觉得干就干,反正之前天天都是这样过的。
“最接地气”大学培养“最接地气” 院士
张启发:我们老师开玩笑说,周边的农民都把学校称作是“大砖”院校,为什么呢?因为学校的院墙是从水稻田里挖出的一块一块的土垒起来的,所以是“大砖”。
双脚丈量求学路
张启发:当时上荆州中学,我是从老家走到学校去的,而且我上学期间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尽管有公共汽车,但是那个时候一张车票要几毛钱,我不太舍得,就选择用双脚走。后来我还步行走到过韶山和长沙,当时走了一个星期才到韶山。
人不追求建树,与草木何异?
张启发:从小到大,我都有一个不改的初衷,就是人要有所建树。人之所以为人,作为一个个体,就是要追求建树,不然的话,引用《三国演义》里的一句话,叫做“与草木何异”,也就跟一般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。来到这个世界上,总要留下一点属于你自己的印记。所以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心态,不断地追求建树,总是想做得好一点,总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,这也是这一辈子干下去的源动力。
出品人
杨 谷
总监制
宋乐永
总策划
战 钊 宋雅娟
统筹|编导
宋雅娟 蔡 琳
文 案
蔡 琳谢 芸
摄 像
肖春芳
制 作
光明网科普事业部
联合出品
中国科协科普部、光明网、哔哩哔哩、未来科学大奖